N-乙酰神經氨酸簡介
N-乙酰神經氨酸,俗稱唾液酸,又名燕窩酸,是一種天然存在的氨基糖,它最初由牛頜下腺粘蛋白中分離而出,也因此而得名唾液酸。唾液酸是含有氨基的九碳單糖衍生物,是所有神經氨酸或酮基-脫氧壬酮糖酸(KDN)的N-或O-衍生物的總稱。唾液酸通常以低聚糖,糖脂或者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主要以短鏈殘基的形式存在于糖蛋白和糖脂的末端。N-乙酰神經氨酸有幾個已知的綴和形式來源,游離N-乙酰神經氨酸,寡糖唾液酸乳糖, 含唾液酸的神經節(jié)苷脂和酪蛋白巨肽(CMP,Macropeptide,也稱為糖巨肽GMP,Glycomacropeptide,和酪蛋白糖巨肽cGMP,Caseinoglycomacropeptide).
N-乙酰神經氨酸的產品技術指標
產品主要理化性質、質量規(guī)格、技術標準
分子量:309.27 g/mol
分子式:C11H19NO9
外觀:白色蓬松粉狀
熔點:186°C
化學品登記號CAS:131-48-6
食用量:每天不超過500mg
N-乙酰神經氨酸的食用方式
人類食用含唾液酸的食品已有悠久的歷史。唾液酸的最主要來源是母乳、奶制品與蛋類食品中,因此可以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xiàn)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食用唾液酸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食用燕窩的習慣,燕窩被列為珍貴的補品,明清至今,更被譽為調理虛損之圣品以及養(yǎng)顏之珍品。早在唐朝,我國已將燕窩作為食用珍品,是與熊掌、魚翅齊名的山珍海味。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拾遺》中稱:燕窩味甘淡平,大養(yǎng)肺陰,化痰止咳,補而能清,為調理虛損勞瘵之圣品。在東南亞和日本,燕窩也是家喻戶曉的營養(yǎng)補品。在燕窩中,其生物活性的主要成分——“燕窩酸”,實際上就是唾液酸的俗稱,含量高達10%以上。燕窩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唾液酸來體現(xiàn)的。實驗也證明,燕窩酸的生理功能表現(xiàn)在:腸道中具有抗菌排毒之功效;可提高腸道對于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吸收能力;因對細胞具有保護與穩(wěn)定作用,故有延年益壽之功效。N-乙酰神經氨酸可根據(jù)白領婦女、孕婦、學生和老人開發(fā)出一系列的功能產品。
隨著20世紀50~60年代生理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大力發(fā)展,人們對唾液酸的認識也達到了新的認知水平,對其重要的生理功能有了充分的認識,在人體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為此,新加坡,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分別將其作為營養(yǎng)增補劑。而且,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營養(yǎng)研究所曾實驗證明外給的唾液酸可以通過合成代謝,最終成為大腦中的唾液酸。唾液酸近年來才在國際上被系統(tǒng)地研究,科學界已經發(fā)現(xiàn)其參與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唾液酸存在于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中,是增進人體健康的一種營養(yǎng)物質,但是在一般食品中含量甚低;另外由于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相當復雜,水解后的唾液酸單體到達人體消化道的利用率相當?shù)停瑢τ谌梭w、有必要進行外源性補充,以滿足機體功能代謝的需求。
從1957年發(fā)現(xiàn)以來,N-乙酰基神經氨酸已經被證明對體內多種生物學功能具有重要意義。N-乙酰基神經氨酸是在生物膜中組成寡糖的重要單糖之一大多與膜蛋白結合,分布于質膜表面的糖殘基形成一層多糖-蛋白質復合物。這些糖蛋白與大多數(shù)細胞的表面行為有關,細胞與周圍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都涉及到糖蛋白,因此有人將細胞膜的糖類部分比喻為細胞表面的天線,在接受外界信息以及細胞間相互識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國際上的許多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N-乙酰神經氨酸與生物體的許多生物學功能有關,其作為病毒受體,與細胞惡變、癌轉移、浸潤、失去接觸性抑制、細胞粘附性降低以及抗原性密切相關。細胞膜蛋白上的N-乙酰神經氨酸對提高細胞識別能力,霍亂毒素解毒,預防大腸桿菌的感染,調控血液蛋白質的半衰期等具有關鍵作用。